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7-08-23 10:01 来源: 点击:0

本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甘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所所长   汪军定 

  
    “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国家赁检总局今年确立的工作思路。这踮大思路是质检工作理念、方法、机制、体制的创新,也是破解质检工作难题的需要,更是质检事业长远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县级局,如何在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大质检文化建设,达到以点带面,真正推进质检系统的文化建设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谈谈几点思考。 
    一、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县级局建设是整个质检系统建设的基石。所谓“上有千缕线,下边一根针”,上级质检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就像是纵横交错的千缕线,县级局就是这千条线要穿过的那根针。这根针如何在千万缕线中穿梭自如,需要自身不断的磨砺,而质检文化良好的氛围就是一块很好的练石。何为质检文化?笔者认为,质检文化是质检部门和质检干部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新形势下基层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对于建设和谐质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大质检文化建设,采取教育感化的方法,以文化的力量塑造人,以伟大的精神感染人,以严谨的作风带动人,以良好的团队意识凝聚人,以优雅的环境陶冶人,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规范人的行为,促进质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政府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的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其神圣职责包括强化企业技术基础,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从源头上抓好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从质监部门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看,服务经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质监部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切入点、根本点,全面推进质监工作,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实现质量提升目标的必然要求。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的经济工作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质检总局王勇局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非常重要,而且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如何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就是要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出发.进一步找准质监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始终牢记“服务”理念,并时时融入工作之中,打破部门利益的束缚,想为企业之所想,谋为经济发展之所谋,急为企业困难之所急,导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努力实现以质量服务转型、以质量服务安全、以质量服务和谐,以质量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 
    (三)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是营造全社会大质量意识的有效手段。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率、服务和人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学一起进行考虑,就要认识到现代经济中质量的广泛性,树立“大质量”概念。大质量观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的基本体现。大质量观,就是要求质监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质取胜这个主线,紧跟国际质量理念、标准、方法的发展步伐。就是以质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质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建立质量文化,形成全社会的质量共识。在引导企业建设质量文化的同时,注意构建全社会的质量文化。努力形成生产者讲诚信,交易方重信用,消费方重信誉的全社会重视品质的质量文化,确保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可持续性。 
    (四)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是解决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编制不到位、人员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使个别县级局的技术职能一直得不到很好发挥;技术机构装备水平、技术手段和检测能力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专业技术队伍素质较低,缺乏能挑得起、拿得出的骨干人才,检验工作不是检不了,就是检不全,要不就是检不准;行政执法队伍参差不齐,查办案件的技术手段落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是制约质检事业长远发展、影响质检工作作用发挥的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文化建设,能够激励和带动全体干部职工更好地坚持“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检理念,树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的执法形象,廉洁勤政、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和技艺精湛、群众满意的服务形象,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质检部门所展示出的精神振奋、文明礼貌、工作一流、素质过硬、行为规范的良好风貌。
    二、目前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质检部门在大质检文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是参与度不高。大质检文化不仅仅是质检机关的文化,更是每一位质检干部的文化,其建设需要人人参与、人才互动。现在部分基层领导已经认识到了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一般的干部职工却不以为然,参与意识淡薄,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每逢质检文化宣传期或是文明单位的创建期,部分干部职工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参与质检文化的建设,待宣传期过去,没有了上级质检部门的严格督促,往往将质检文化建设的工作束之高阁,告一段落,不能持之以恒,贯彻始终。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质检干部虽然时时刻刻在质检文化的空气中呼吸,但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质检文化,对大质检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这同时也说明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大质检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甚至包括部分质检干部。有的同志一提到文化建设就认为是搞形式、喊口号、说一说罢了,把大质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文体娱乐活动等混淆;有的还认为大质检文化建设是“空中楼阁”,高不可及、无从下手:因而对大质检文化建设产生畏难的情绪。
    三是文化建设深度不够。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环境、轻内涵的现象。认为大质检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优美的环境,注重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整齐划一,或是悬挂标语、制度上墙、成文成册,以偏概全、管中窥豹,使大质检文化建设表象化,没有认识到这些只是大质检文化的物质外表,而对建设大质检文化的精神底蕴、营造厚重的文化氛围有所忽视。在精神文化方面,质检精神虽然早已在工作中运用,但是就如何进行全面的贯彻执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化“无形精神”为“有形行为”,将这些形式实实在在变成质检人员的行为规范,自觉发挥约束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四是大质检文化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大质检文化建设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应与质检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使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质检工作,以推动质检事业的发展。首先,现在县级局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没能以文化建设指导质检工作,大质检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也未完善,没能使文化管理产生出有效的生产力,影响了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发展。其次,不同地方的质检文化势必受到地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目前看来,我们基层大质检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很好地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大质检文化也没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社会。 
    三、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重点 
    大质检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需要注重长期培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结合我县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加强县级局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要把握以下四个重点: 
    (一)加强领导,以人为本,营造人人参与的文化氛围。领导者担负着倡导、设计、培育、带动大质检文化的重任,基层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大质检文化的内涵,率先垂范,积极倡导,自觉投入到大质检文化建设工作中去。大质检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塑造人的工程,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作为基层领导,必须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问题看得复杂一点,做到有备无患。为确保大质检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县级局要成立大质检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强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任务要求做出具体规定。要实施大质检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大质检文化工作有关目标、措施和要求以责任书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顺畅实施。加强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兴检战略,着眼促进质检干部的全面发展,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充分尊重个人人格,重视个人能动性和创造力,为干部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在制定大质检文化建设规划时必须要把质检事业的发展与质检干部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广大质检干部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努力实现集体与个人发展的统一,实现质检事业持续发展与质检干部个人全面发展的“双赢”。把干部的参与意识、主体精神激发出来,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促进上下良性互动,推动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 

     (二)大力宣传,丰富载体,拓展大质检文化的影响力。良好的文化离不开宣传,宣传工作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宣传大质检文化,要紧扣“以质取胜、保国安民”的核心理念,要做到内外兼顾,内外结合,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展现大质检文化建设成果。对内一是要加强学习,注重文化熏陶。对全体干部进行以质检价值观、人生观、管理理念为精髓的大质检文化教育,使之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这种教育可以采取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专家讲座、集中培训的形式进行。二是要丰富宣传形式,搭建展示平台。我们以演讲会、研讨会、知识测试、读书思廉等文化形式,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着重解决质检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广播、电视、网络、系统简报刊发大质检文化信息、报道等形式,加强对大质检文化建设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我们为不同层面的人才搭建多个层次的平台,组织群众,公开评选,使一些默默无闻、但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的干部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闪光点,借文化建设活动,让每个人都能够把自身潜在的能动性释放出来,汇集成一种动力,形成一种先进文化氛围,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积聚成一种文化底蕴.把大冢的思想统一到大质检文化建设阵营中来,质检事业工作目标上来。 
    对外宣传是指扩大质检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广泛、持久地开展质检宣传,让社会理解质检,让公民了解质检,不断增强社会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还可以鼓励质检干部自编、自导、自演,把身边的典型事迹和一些社会现象,改编成宣传文艺节目,向社会和广大的质检干部展示。 
    (三)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建立严密的大质检文化建设体系。质检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渗透到人们行为规范中去的一种保障。大质检文化建设就是要把质检工作实践中已取得的文化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用体系去规范、引导、约束干职的行为和工作,使大质检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一是要建立创新的大质检文化工作制度。在大质检文化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质检工作中心,创建具有质检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我们在基层干部中开展了“三多三少”的活动,一是多一点学风,少一点玩风。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二是多一点办法,少一点牢骚。不要一味地抱怨工作中的艰难困苦,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挖掘新思路、新对策,寻求新的突破;三是多一点协调,少一点扯皮。在为相对人服务的过程中要真诚待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二是建立科学的大质检文化评价制度。按照基层大质检文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反映基层工作、鼓励基层创造、突出基层业绩”的质检文化评价制度。坚持日常评价和年度综合考核并重,既注重日常评价,广泛发掘基层质检建设的潜能,注意积累各项质检理念,也注重综合考核,综合察看基层质检文化的状况,不断加强大质检文化阵地建设。 
    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大质检文化激励制度。既要有物质奖励,也要有精神嘉奖。加大物质激励的力度,就要适当地拉开优秀质检人才与普通干部、职工的收入差距,使物质待遇对人才产生应有的激励作用。加大精神激励力度,就是要实施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精神激励,广泛开展“先进工作者”、“优秀质检人”、“质检业务能手”等一系列人才评比活动,对于基层干部中的先进典型人物积极给予的肯定,使质检文化人才政治上很光荣、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受尊重。 
    四是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培训制度。质检文化人才是多层次的,特别是在县级局,要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要通过各类培训,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的培养,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宗旨观念,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使每一名质检干部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文化熏陶,在分析对比中得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的自觉性。 
    (四)结合实际,创新手段,力求大质检文化建设的实效;大质检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质检工作的实际相结合。要把大质检文化落实到具体的质检工作实际中去。大质检文化来源于质检,又服务于质检。所以要把大质检文化建设与深化机构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和加强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认识和把握大质检文化建设规律与认识和把握质检工作规律结合起来,真正使大质检文化建设融入到质检工作之中,使之与质检工作统筹协调发展。二是要与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相结合。大质检文化和大质量工作机制是思想与载体的关系,大质检文化建设为质检部门开拓创新,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塑造质检精神、树立质检形象和推进质检事业发展上,大质检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数事实表明,不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工作方法创新或是建设和谐的团队,先进文化是基石,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大质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质检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质检队伍凝聚力、改善质检队伍管理、提升质检部门良好形象和推进质检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要把大质检文化渗透到大质量机制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干部职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演绎出“因文而谐、因文而盛、因文而昌”的精彩乐章。三是要结合县级局建设的实际,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因地制宜。诚然,大质检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干净整洁、整体划一的办公场所,为相对人提供一流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已经构成了大质检文化的一个特色。但要避免“空壳子”、“花架子”等形象工程,力求“少投入、多产出”.注重文化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同时,大质检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注重实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用的原则,选准切入点,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建设规则,使大质检文化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讲求实效。四是要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一件好的商品品牌反映和体现r商品的文化内涵,能带来商品的畅销。好的质检文化品牌.能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县级局质检文化的品牌无疑要靠自身的方特色。加强大质检文化建设,就要积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的映射力。甘谷县质监局紧密结合甘谷县情,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使之成为县级局质硷文化品鲁黔一大亮点,增加了社会的认同感,扩大了质检文化的影响力。


    此文参加全国质检系统大质检文化建设征文活动评选。